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一些想法
最近,不管是从宏观层面的各种新闻,还是从身边的感觉来看,都比较一致的认为,当前经济形势感觉不太好,经济总体在下行。当然这个下行,仅仅是指增速。
我自己有不少微信群,里面基本是深圳中产,从直观感觉上来看,
讨论贷款,房产等的热度都降了不少。
从数据上来看,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下降到6.5%,达到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,
9年前的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.4%,现在的经济增速差不多是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了,我们看第四季度表现会怎么样,
当然了,我们也要注意到,虽然增速已经和2009年的低谷差不多,但是现在的中国,比起2009年体量已经是两倍多了。
内忧与外患
外患就不用说了,这个中美Trade war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,
而且目前看不到问题解决的前景,因此要做好后续征税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的准备。
前面的7月6日,8月23日,9月24日三个不断升级的关税时间节点之后,
下一个时间节点就是2019年1月1日,2000亿美元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税率从10%增加到25%。
因此在11月和12月,这2000亿美元对应的商品,中国公司还会大规模的对美国出口,目的是为了避免25%的高关税。
而在1月1日之后,这2000亿美元加上之前已经生效的500亿美元,总计就是2500亿美元征收25%关税了,那么就是50%的中国对美国出口成本上升了四分之一,因此中国对美国出口预计将会出现下降。
另外一个影响是美股下跌带来的市场信心问题,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下行,作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市场需求疲软,
那么相当于对中国出口又施加了一次类似于加增关税的负面影响。
而再看我们内部,由于消费目前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,
而现在我们最大的麻烦是,这个核心现在出了点问题。
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,
消费贡献了78%,投资贡献了31.8%,净出口由于顺差有所缩小,
前三季度贸易顺差缩小28.3%至1.44万亿元。因此贡献是负值-9.8%,拖累了经济发展。
换句话说,前三季度我国6.7%的增速里面,消费贡献了5.23个百分点,投资贡献了2.13个百分点,进出口贡献了负的0.657个百分点。
理论上说,如果我国今年在进出口方面能够保持平稳,顺差变动不为负值的话,那么我国经济增速可以达到7%以上。
作为最为核心的消费,
1-9月,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万亿元,同比增长9.3%;
其中9月当月同比增长9.2%,增速较8月加快0.2个百分点,让人稍微心安,没有继续向下跌破9%的增速关口。
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,长期保持在10%以上,今年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向下“突破”了10%的关口,这个事件可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,我国政府的很多行为,可以说都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有关。
我国在2014年的时候,社消增速(名义值,下同)为12%;
2015年社消增速下降为10.7%;
2016年社消增速下降为10.4%;
2017年社消增速下降为10.2%
2018年1-9月社消增速下降为9.3%。
对于一个居民收入还在不断增长的大国来说,增速平台四年间从12%下落到了9%,
这个核心数据的下降可以说过于快了,
尤其是今年,一年的时间增速下滑了0.9个百分点,而从2015-2017年增速虽然也在下滑,但是两年时间下滑为0.7个百分点。也就是今年以来社消增速下降的加速度还在加快,这不是正常的信号。
特别是今年5月份,社消增速在该月更是降到了8.5%的谷底,一举下降到了8%这个平台,
加上贸易战带来的外部压力,影响市场信心,内部+外部同时出现困难和压力,这并不是好事情。
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?
消费降级这个说法,从今年5月份开始火起来了,因为一篇叫做“这一届年轻人开始消费降级了”的文章,引起了广泛的讨论。
而这篇文章出现并且成为爆款的今年五月份,恰好是今年以来社消增速的最低点,这是巧合吗?我们可以说是巧合,但是此文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,也是需要注意的。
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,其实从数据上来看,并没有那么复杂,我们知道一些事实,就能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。
第一个事实:
2018年1-9月,不含汽车类商品的零售总额增速是在逐季提高的。
我们扣除掉汽车类商品的话,社消零售总额增速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加快0.2个百分点,
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加快0.5个百分点。
我国今年社消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了平台级别的下滑(下降一个百分点),其主要原因为
前三季度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同比仅增长0.2%,而去年同期增速为高达6.2%
可以说汽车的销售额决定了我国社消增速数据,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增速。
而且这个作为我国消费风向标的汽车销售数据,呈现逐月下滑不断增快的趋势,
我国汽车销售额,注意是金额,4月份还是增长3.5%,
从五月份开始,出现了连续的下滑,注意不是增速下降,就是绝对销售额下降,
5月份为-1%,6月份-7.0%,7月份-2.0%,8月-3.2%,9月更是-7.1%,从5月-9月,连续五个月呈现汽车销售额下降的态势。而且从目前各方面的情况来看,10月-12月肯定也会下滑。
第二个事实:房价猛涨导致中国居民的借钱规模上升了一个平台级别
那么为什么汽车消费出现了下滑呢?
我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汽车购置税优惠取消,
从2018年1月1日开始,汽车购置税恢复到10%的水平,而2017年是7.5%,但是这个显然并没有太大说服力,成本的变化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,但仅仅是2.5%的价格变化,不足以让汽车市场发生这么大的改变。
实际上2017年1月1日,汽车购置税也是从2016年的5%上调到了7.5%,也是上调了同样的2.5个百分点,去年汽车销售额增速依然达到6.2%。
我国一年卖出2000多万辆汽车,即使按照10万元的平均价格计算,总共两万多亿元的市场,2.5%的价格变化,仅仅是新增几百亿的成本而已。
真正值得怀疑的,是是房价上涨带来的居民消费能力弱化,
因为汽车是居民购买的仅次于住房的大宗商品,也可以说是单价最为昂贵的消费品。
而房价上涨带来的中国居民负债水平上升,最先影响到的就是最贵的商品消费,那就是汽车。
2015年开始的中国房地产过热,对中国居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变化。
中国老百姓财富,从双增长变成了2016年及以后的单增长
什么是双增长?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其实主要就是两大部分,住房和现金(不只是手里的现金,还包括存款之类)
在2015年及以前,中国住户不仅有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增加,
也享受着不断累积增加的现金财富,因此是住房+现金的双增加。
经过了2015年开始的房价猛涨,到了2016年和2017年,中国居民财富状况出现了逆转性的变化,
为了更直白的显示,中国老百姓在过去的几年钱的流向,制作下图:
我们从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出来,从2015年开始,中国老百姓的新增借债在爆发式上升,这些钱可是要加上利息之后偿还的,因此必然会挤占消费增长的空间。
而且从2016年开始,出现了新增贷款总额大于新增银行存款的情况。
到了2018年前三季度,中国住户贷款增加5.69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1.85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3.83万亿元。而中国住户存款增加5.64万亿元
依然是新增贷款>新增存款的态势。
当然了,我们必须要注意,上表中的新增银行存款虽然是中国老百姓现金的最主要部分,但中国老百姓并不总是把钱存在银行,其他还有股市和基金等。
比如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热门储蓄方式的货币基金,
以余额宝为例,2017年1月1日余额为8083亿元,2017年12月31日余额为1.58万亿元,一年时间增加7700亿元,
另外就是腾讯的理财通,不过规模小得多,虽然2014年就上线了,但是一直到2017年末,基金管理规模也才3300亿元。
也就是余额宝+理财通两大巨擘,2017年一年也新吸收了8000多亿居民的现金,虽然不能和新增银行存款4.6万亿比较,但是也很可观了。
但是不管是老百姓存到银行的4.6万亿,还是存到余额宝+理财通的8000多亿,跟这一年中国老百姓超过7.13万亿元的新增贷款比起来,都大大相形见绌了。
简单的说,就是中国居民每年新增的贷款,
从2013-2014年的3万亿这个平台,
到2016年一举跃上了每年新增6万亿元以上,
到2017年一举跃上了每年新增7万亿元的平台,
而2018年前9个月也已经达到了5.68万亿元,全年继续保持在7万亿元的高位没啥问题。
而这些迅猛增加的贷款,主要是流向了房子。
相对于汽车购置税带来几百亿的成本变化,这几万亿的成本才是真正的大头。
换句话说,中国老百姓因为房价猛涨,相比2015年以前,每年多借了三四万亿元的贷款用来购房,而令人悲哀的是,尽管多支付了这么多钱,我国居民买到的房子居住品质并没有明显提升,甚至可以说变得更差,更差的标志之一就是大城市新购房者的购买户型面积在向下移动,生活空间更加狭小。
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少,三年前没有下定决心买房,这几年尽管省吃俭用又存了些钱,买到的房子还不如三年前看中的那套。
中央显然是意识到了问题,
2018年7月31日,中国中央政治局开会,出现了“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,坚持因城施策,促进供求平衡,合理引导预期,整治市场秩序,坚决遏制房价上涨”这句话。
我当时感觉终于意识到问题开始纠偏了,因为终于认识到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问题了。
8月4日,我按照原定的发稿计划发了“中产阶级不满意”一文,迅速成为热文,这篇文章其实之前就已经开始写了,只是没想到那个星期刚好政策开始纠偏转向。
不过让我惊讶的是,网上居然还是出现了反对的声音,
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,觉得房价还不够高?
第三个事实:房地产和汽车产业,汽车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
汽车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主战场。
根据财联社8月9日的消息,
贵州省统计局发现今年上半年,贵州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仅仅增长6.3%,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.9个百分点,比上年同期回落4.4个百分点。
而且进一步的数据显示,自今年2月起到5月,该省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。为了解贵州省汽车零售市场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,
贵州省统计局专门组织调研组,实地走访了贵阳、遵义等重点地区的重点零售企业,调查发现:房价上涨,是导致该省汽车销量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汽车产业到底有多重要?
10月1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,美国已经与加拿大、墨西哥达成了一项新的贸易协议——《美国-墨西哥-加拿大协定》(USMCA),以取代原有的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》(NAFTA)。
在美国官方发布的USMCA Statements and Fact Sheets有四个,分别是综述,制造业,农业,农业市场准入及乳制品
我对其中制造业的部分非常好奇,于是仔细阅读了全文,发现这个关于制造业的部分,讲的几乎全部都是汽车产业,
UNITED STATES–MEXICO–CANADA TRADE FACT SHEET Rebalancing Trade to SupportManufacturing
链接如下:
https://ustr.gov/about-us/policy-offices/press-office/fact-sheets/2018/october/united-states%E2%80%93mexico%E2%80%93canada-trade-fa-0
而对汽车产业,规定75%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必须在北美制造,并且规定要求40-45%的汽车和零部件由每小时薪水至少16美元的工人制作。
美加墨贸易协定制造业的部分,汽车成了绝对的主角,
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奇怪,作为美国产业领先核心的ICT信息产业,
雇佣能力并不强,不管是美国电子品牌例如惠普,苹果,戴尔等的设计研发,还是美国各大软件公司程序员,制造业的岗位并不多,
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电子硬件制造,转移到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。
这里所说的硬件制造,不只是富士康,昌硕,伟创力这样的代工厂,也指各种电子产品零部件,比如摄像头,显示面板,金属壳,PCB板,被动元件,FPC等等。
看苹果的2018年200大供应商就知道,778家工厂里面,美国本土只剩下57家,基本以半导体等制造工厂为主。
无怪乎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建立工厂,特朗普亲自到场参加奠基,夸郭台铭是全球最伟大的商人。因为美国人内心非常渴望重振美国的电子制造业。
但是说实话,这方面和中国竞争,很难。
在电子产业为美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的情况下,
作为雇佣大户的汽车产业就对美国制造业可以说至关重要了,不只是汽车的整车制造厂,也包括汽车的各种零部件制造厂。
以比亚迪为例,其在美国加州兰卡斯特的工厂规模并不大,年设计产能为1500辆,实际产量远不到这个值,但是到2017年底,按照比亚迪自己的说法,他们已经在当地雇佣了超过800名员工,当地的犯罪率甚至因此而下降,可见汽车工厂对就业的带动能力。
而汽车这个产业升级的主战场,我国恰好是在汽车产业方面进展较为缓慢,
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内市场份额,从2010年的45.6%,到2017年的43.9%,总体居然还处于下滑的状态。这还是SUV市场爆发的结果,国产品牌在SUV领域表现还可以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2018年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38.2%,又一次跌破了40%的关口。
如果单看轿车,我国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更是出现大幅下滑,2010年还有30.89%,到2017年只有19.87%了。
目前在处于自主品牌淘汰期的我国汽车工业,上汽和吉利两大自主核心主力,
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,即使是作为自主龙头的吉利,销量增速也仅有14%了,而1-9月却是高达37%的高增速,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。
另外一个自主主力上汽乘用车,9月售出新车5.2万辆,同比仅仅增长4%。而1-9月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达50.9万辆,同比增长40.9%,增速也出现了大幅下滑。
虽然说是自主的龙头企业,但是和国际巨头比还非常弱小,
目前全球汽车品牌龙头企业,是1000万辆的年销量,以最大的自主品牌吉利为例,销量只有全球销量王大众或者丰田的15%不到,赶超之路还很远。
对比下消费电子产品,这个差距就小得多,联想在笔记本销量长期盘踞世界第一,
华为小米等企业智能手机销量都纷纷过亿台,
2018年Q2,华为智能手机全球销量甚至已经达到了全球销量最高的三星75%的高位。
因此我国汽车产业,
一个是本身和世界顶级品牌差距就大,
一个是升级趋势动力还不强劲,现在还处于整合阶段,自主品牌份额长期得不到提高,甚至出现下降。
房地产过热,影响了居民消费力,同时带来汽车销售寒冬,
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最主力战场势必会造成很大影响,还是那句话,市场是商业公司力量的源泉,这个源泉出现枯竭,会极大影响企业的发展。
中国汽车品牌,做到欧美日品牌同一水平,可以说是中国复兴的标志之一,本来发展就艰难而缓慢,如今又受到消费减弱的影响,可以说非常让人遗憾。
如果汽车产业超不过美国,我很怀疑我国如何在整体上拥有超过美国的国力。
第四个事实:加快速度,用5000亿元为中国居民补血,但是还是不够
非常显然,严厉遏制房价上涨,同时通过各种手段为中国居民补血,对冲房价猛涨带来的这几年中国国民借钱急剧增多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其中体会最为明显的,就是今年以来个税改革执行速度有所加快,
2018年8月31日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,到10月1日就开始执行5000元起征点了,而不是再等两个月到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才开始执行。
8月31日,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在回答关于个税起征点的问题时,
说出了两个数据:
1:仅以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到每月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,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%降至15%
2: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,从总体上来讲,我们的税收一年大致要减3200亿
副部长说的3200亿,显然是以2017年的数据计算的,
2016年我国个税收入10089亿元,同比增长17.1%
2017年全国个税收入11966亿元,同比增长18.6%
按照过去两年个税18%左右的增速,今年个税收入估计会超过14000亿元,
按照同等比例估算,光是起征点上升到5000元,今年减税就可以达到3700-3800亿元。
实际上减税并不只有这些,还有六个项目的专项扣除,
个人继续教育,子女教育费用,赡养老人,租房,首套房贷,大病
这六个项目中,房租和房贷是二选一的关系,而且扣除差不多,
房贷按照1000元每月免税额,房租按照800-1200元每月免税额,中值也是1000元。
由于房租和房贷是二选一,所以实际上是五项扣除,
这五项里面大病和个人继续受教育两项的情况很少,95%以上的人都不会有这样这两项,
所以其实对95%的中国人来讲,专项扣除主要是三项:
住房支出1000元每月,子女教育1000元每月和赡养老人2000元每月。
这三项主要项目里面,有两项是30岁以下年轻人涉及不多的:
1:赡养老人限定了是60岁以上,所以30岁以下年轻人一般不能免除。
2:子女教育这个30岁以下年轻人也涉及不多,毕竟小孩上学(学前教育)要3岁以后了,除非你二十五六岁就结婚并且生孩子。
可以说这个专项扣除对“上有老,下有小,还房贷或者租房住”的30岁以上中年人受益最大。
他们绝大多数人起征点达到了9000元每月(5000元+赡养老人2000元+房贷1000元+1个小孩上学1000元)
所以你看到各种官方媒体上计算专项扣除的时候,肯定都是拿这个群体来进行计算,
比如央视财经在计算专项扣除免税的时候,是这样计算的:
北京的小明每个月到手工资2万元,
个税修订前,按照3500元起征,每个月纳税3120元;
起征点上调到5000元,每个月纳税下降到1590元;
考虑专项扣除(1个小孩1000元,北京租房1200元,赡养老人2000元,继续读在职研究生400元)后,起征点变成了9600元,每个月纳税为830元,总共降低73.4%。
在央视财经的这个例子里面,虽然没有直说,
但是小明就是个小孩3岁以上,并且老人年龄大于60岁的30岁以上人士。
当然,30岁以下的年轻人,虽然很少有小孩和老人两个扣除项,
但是起征点也同样达到了6000元以上(5000元+1000元房租或者房贷),大部分人都不会缴纳个税了。
所以总的来看,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,减税大约3700-3800亿元,加上各种专项扣除的话,一年减税应该在5000亿元以上,这个真的算是大红包了。
有的公司工资发的比较早,10月份的工资现在已经发了,有个兄弟就直接说,这个月到手多了一千多元,一年算下来,相当于得了一个1.5万元以上的大红包。
他是个年龄已经超过35岁的大龄单身汉,因此后面还可以抵扣老人赡养个税。
然而跟每年7万亿的新增居民贷款比起来,这个幅度虽然能够让人感受到惊喜,但是还是不够。
最近三个月的几件大事,可以说是看中央政府对待经济发展几个举措:
1:一个会议: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,该会议是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,明确的提出“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,坚决遏制房价上涨”。这是遏制居民的现金继续流向房地产,阻止居民继续大规模借债,以稳定消费增长。
2:一个意见:2018年9月20日,国务院发布意见《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》,可见已经消费增速的下行带来危机感,需要通过激发消费潜力来对冲。
3:一个方案:2018年9月24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(2018-2020年)》
该方案明确了六个任务:
1: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
这是为了降低门槛,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供给进入市场,以刺激消费,其中提到几条很有意思,
比如以前建立养老机构是需要许可的,以后都会取消,促进提供更多的养老院供给;
比如研究开发京杭运河具备条件航段的航运旅游;
比如准备在海南目前对59国外国人入境旅游免签的基础上,研究进一步扩大免签范围;
再比如目前我国体育频道主要是在央视,转播国外顶级体育赛事也是央视主导,
以后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电视台创办体育频道,同时要打破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转播垄断,引入体育赛事转播竞争机制
再比如将会制定实施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措施,目测这是刺激消费,同时又提振生育率的手段。
2: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
第一条是服务消费,这一条就是实物消费了,
而实物消费里面提到了五个方面:租房,汽车,绿色产品,5G电子产品和商贸创新。
比如说汽车,如何促进汽车消费?方向是新能源方向。
“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,完善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”
同时“加大停车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”
但是我猜你肯定对租房这个最感兴趣,
方案中提到,要“支持专业化、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”
“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结合实际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,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问题。”
同时“加强舆论引导,稳定市场预期。”
所以以后万科,自如,魔方这样的公寓品牌,还会不断的横扫全国各大城市的城中村。
3.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
比如修订提高生鲜乳、灭菌乳等国家标准
4.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
其中一个重点是加快建立守信“红名单”和失信“黑名单”及管理办法,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。以后借钱不还的人,各种惩罚和限制会越来越完善。
5.优化促进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
这里面比较注意的是,又提到了“积极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”
我之前关于养老的文章里面,发现国家就不断的强调要搞商业养老保险,作为养老的第三支柱,第一支柱是社保养老金,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。
如果你购买商业养老保险,就可以个税优惠。
目前从2018年5月1日开始,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已经在上海,福建省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始试点
6.加强消费宣传推介和信息引导
这个没啥,就是宣传和加强统计体系建设。
总结下:
房地产过热的长尾效应。
2015年初开始的房地产过热,持续了差不多20个月的时间,
虽然到2016年9月30日就开始新政进行压制,但是全国各个大城市出现了房价倍增的状况,由此带来的房价高企,大大推高了中国居民每年的新增贷款金额,
从每年新增三万多亿,一跃上升到每年新增七万多亿的贷款。
从而社消总额增速逐年降低,2015-2018年1-9月三年时间下降了2.4个百分点,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最大宗的商品销售汽车,今年四五月以来我国龙头自主企业增速几乎集体出现大幅下滑,我国自主品牌从市场吸取的力量减弱,从而影响到行业薪资提升和研发投入的提高,这对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十分不利。
即使从2016年930开始,全国大城市房价没怎么涨了,到现在都已经两年多了,但是对消费市场的效应在2018年依然得以强有力的显现。
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?
1:其实从除了汽车的大众消费品来看,总体仍然处于消费升级的态势,注意是除了汽车。
以今年1-9月为例,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认可的“消费升级类商品”,销售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商品。
日用品和通讯器材、同比分别增长13.4%、10.7%、,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5个、1.4个百分点。
这个日用品,就包括化妆品,这个显然是个人增值类商品。
这个通讯器材,就包括手机在内的商品,很显然,现在老百姓买的智能手机是越来越贵了。
当然了,汽车同样是官方认可的“消费升级类商品”,这个高单价商品显然就萎靡了。
2:老百姓有“消费降级”的感受,是因为住房支出增长过快。
下图是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支出,我们可以看出住房和医疗支出增长是最快的,
其中住房支出是第二大支出,达到了10.8%的增速,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还要快的多,并且是绝对额增长最多的支出。
而其他各种主要消费支出增速都不到7%。
居住支出占消费的比例增长很快。
这个显然就不太合理了,也就是说,虽然老百姓各种主要商品消费仍然是有升级的趋势,但是因为住房支出快速增长,让人的获得感降低,从而产生“消费降级”的感觉。
举个例子,你今年工资涨了500元每个月,但是房东通知你房租上涨300元每个月,虽然从数字上来看,你的收入仍然是增加的,但是从感觉上来看,你会觉得房租上涨怎么这么快,产生了房租会继续猛涨的预期,从而产生压缩开支的心理。
3:最后一个就是有房者和无房者的分化。
我们都知道,由于旧改等因素,今年夏天以来,全国大城市出现了房租猛涨,深圳也是同样,网上出现了大量抱怨和吐槽房租过快上涨的留言,各种关于房租的文章频现10万+。
我自己微博上,还转了个住在深圳城中村,月薪四千的年轻妈妈今年七八月份的搬家经历。
当然现在这篇文章已经被不在了。
实际上我的小区今年以来房租就上升了20%以上。
然而这些对有房者来说,并没有什么感觉,甚至还是很大受益者。我所在的小区业主群里面,业主们都在讨论今年深圳房租上涨的问题,但是很显然大家对房租上涨显然是持欢迎态度的,因为里面不少人有二套房三套房。
对于租房一族来说,显然会对消费降级更有共鸣,毕竟房租涨个500元一个月,一年6000元就没有了。
而对有产者们来说,房价涨不涨,住房支出是没有变化的,因此除了这两年的新购房者觉得房贷太高之外,大多数有产者对消费降级并没有什么感受,甚至很多人还获得了房租的收益,因此在继续消费升级的路上走。
这种分化,就不利于阶层流动了,
中国的理想模样,应该是“十亿中流”,十亿中产阶级撑起中国的消费和中国的发展,成为支撑国家的厚重基石,这样的国家才能让国民更有获得感。